饮用水消毒技术介绍(生活饮用水卫生要求)
饮用水消毒技术可以说是供水发展史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消毒的目的是杀灭水中各种致病微生物,防止水致疾病的传播,从而为生活饮用水的集中供应奠定基础。接下来,一起了解下目前常用的饮用水消毒技术有哪些?
1.饮用水氯消毒
氯消毒是目前水厂最常用的消毒技术。消毒剂有氯气、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和氯胺消毒。从安全和消毒副产物控制方面考虑,又以次氯酸钠和氯胺消毒应用最广泛。氯消毒基本原理利用氯的强氧化性,破坏微生物细胞膜,使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释出;并能导致蛋白质变性,破坏多种酶系统,从而使微生物死亡。氯消毒具有持续性,使出厂水保持一定含量的余氯,可防止从水厂至用户端输水过程微生物污染风险,从而保障输配水过程水质安全。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集中式给水出厂水的游离性余氯含量不低于0.3 mg/L,管网末梢水不得低于0.05 mg/L。
2.饮用水臭氧消毒
臭氧消毒技术是1840年由德国化学家C.F.舍拜恩发明。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除臭氧分子本身具有强氧化性外,在水中又可通过氧化还原生成氧化能力极强的单分子氧和羟基自由基,进一步杀灭微生物。臭氧消毒通过破坏细菌内部的酶、DNA、RNA而使细胞新陈代谢受到破坏,导致细菌死亡。臭氧消毒具有杀菌彻底,无残留,杀菌广谱等优点,而缺点主要为易生成溴酸盐消毒副产物、水中臭氧分子不稳定、消毒不具持续性等。
3.饮用水紫外消毒
紫外线消毒首次运用于自来水厂消毒是在1910年法国马赛市。通过紫外线的照射,破坏微生物的DNA,使细菌直接死亡,或是不能分裂繁殖而达到杀菌目的。紫外消毒的优点有消毒效率高、对两虫具有特效消毒作用、无消毒副产物、停留时间短。而紫外消毒最主要的缺点是无持续杀菌能力,紫外照射后的水体易被再次污染,部分照射过的细菌可通过自身修复而恢复活性。
生活饮用水有什么具体的卫生要求呢?我国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生活饮用水水质规定了严格的卫生要求,感官性状良好:透明、无色、无异味和异臭、无肉眼可见物;②流行病学上安全:不含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③化学组成对人无害:水中所含的化学物质对人体不造成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远期危害。
相关产品推荐
相关推荐
-
水质总氯检测标准曲线如何制作(水质总氯测定方法介绍)
总氯是各类水质检测尤其是医疗废水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含氯消毒工艺是我国医疗机构普遍使用的污水处理工艺,但水中氯过量会影响人体健康。《能源与环境》的2021年第6期的《水中总氯测定的三种方法比较研究》,对三种常用总氯分析方法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及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准确度进行对比,包括快速测定法、分光光度法和滴定法。...
-
饮用水余氯标准国家是怎么规定的(余氯的检测方法)
余氯是指水经过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氯投入水中后,除了与水中细菌、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等作用消耗一部分氯量外,还剩下了一部分氯量,这部分氯量就叫做余氯。自来水是一种既卫生又安全的饮用水,由于自来水的源水都是地下水或地表水,未经过消毒和杀菌,为了抑制和杀灭水中的微生物,在处理水过程中通常会加入氯进行消毒杀菌。目前市场上使用最广泛的消毒剂为次氯酸钠,具有杀菌速度快、效果好、安全性高等特点。...
-
水质在线检测仪器的原理(在线水质分析仪器的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直以来,在线水质分析仪器技术都是沿着在线分析仪器研发制造技术和在线水质分析仪器应用技术两个方面同时发展的。根据ISO标准的定义,有两种形式的在线水质分析仪器:在线分析传感器和比较复杂的自动化分析设备或者装置。水质在线检测仪器的原理(在线水质分析仪器的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一代的在线水质分析仪器常常是以...
-
生活饮用水臭氧消毒原理(水质臭氧消毒的优势)
水是生命的源泉,而现实生活中,水污染十分严重,对水源地造成重大威胁,而家里的自来水也容易受到二次污染,尤其是在农村,用水和饮水安全问题,可以说难以回避。臭氧净化水,正是利用了臭氧的氧化和分解作用,将臭氧溶于水,在水介质中氧化氯离子、农药残留、细菌病毒、重金属等,从而降解水中的有害物质,达到高度净化的效果。臭氧净化水,能够解除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损害,改善水质,提高人们生活品质,保障人类健康生存。...
-
饮用水氰化物检测限值(分光光度法测定氰化物的原理与步骤)
氰化物(cyanide)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氰基团(CN—)的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毒性,其按结构和性质分为无机氰化合物(统称为氰类)和有机氰化物(统称为腈类)两大类。鉴于氰化物危害性,一直以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都将水质氰化物作为常规必检卫生指标,规定1升水中氰化物含量不得超过0.05毫克。...
-
饮用水新国标嗅味指标(水质嗅味问题应当如何正确应对)
饮用水新国标(GB5749—2022)出台并实施后,由于两项嗅味指标2-甲基异莰醇(2-MIB)和土臭素(Geosmin)成为了强制指标,让不少水厂运营的工程技术人员“苦不堪言”,嗅味问题应当如何正确认知和如何合理应对?嗅味问题对饮用水的感官影响较大,极易引发用户投诉,损害社会对供水水质的信心。因此通过工艺和管理手段不断提升和改善饮用水中嗅味的可接受性,是供水企业在新国标(GB 5749-2022)背景下必须突破的水质难题,也是供水行业当前在追求饮用水“高品质”“优质”新目标下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先从除工艺以外的四个角度对嗅味问题的控制策略进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