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新国标嗅味指标(水质嗅味问题应当如何正确应对)
饮用水新国标(GB5749—2022)出台并实施后,由于两项嗅味指标2-甲基异莰醇(2-MIB)和土臭素(Geosmin)成为了强制指标,让不少水厂运营的工程技术人员“苦不堪言”,嗅味问题应当如何正确认知和如何合理应对?嗅味问题对饮用水的感官影响较大,极易引发用户投诉,损害社会对供水水质的信心。因此通过工艺和管理手段不断提升和改善饮用水中嗅味的可接受性,是供水企业在新国标(GB 5749-2022)背景下必须突破的水质难题,也是供水行业当前在追求饮用水“高品质”“优质”新目标下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先从除工艺以外的四个角度对嗅味问题的控制策略进行梳理。
1.预警监测
(1)嗅味检测技术
通过监测手段提前感知嗅味物质,对及时采取纠编措施,最大程度减小嗅味物质对龙头水的影响,是嗅味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嗅味的监测手段包括感官评价、定量检测和识别等。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嗅味感官评价方法包括嗅阈值法(TON)、嗅味等级描述法核嗅觉层次分析法等。三种方法各具有优势和缺点,其中嗅阈值法相对较为繁琐耗时,且结果可靠性误差较大;嗅味等级描述法不太适用于监测且同样结果可靠性较差。相较而言,嗅觉层次分析法具有科学化、规范化、可质控的特点,适用于水处理各工艺单位的监测,且测试人员经培训后,测试结果比较可靠,因此被认为是比较适用于饮用水嗅味监测的可靠方法。
水中嗅味物质多为挥发性半挥发性痕量化合物,通过浓缩富集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方法(GC-MS或GC-MS-MS)测定。常用的前处理方法包括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搅拌棒吸附和吹扫捕集等。由于嗅味物质复杂多样,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效的检测,通过构建嗅味物质快速筛查数据库,使用数据库中的信息创建仪器方法进行嗅味物质的快速筛查和分析,能够实现在无标准物质条件下对嗅味物质进行快速的定性/半定量筛查。对于突发性嗅味事件或复杂性嗅味问题,检测工作的难点在于如何实现化合物的分离与嗅味对应。可采用感官闻测与质谱分析同步、耦合全二维色谱解析,实现水中复杂嗅味物质的识别。
(2)嗅味综合预警
对水源地开展全方位的监测预警体系,提前掌握天气变化、水源地周边水情和排污情况,对预警应急水质问题有较好的帮助作用。
对水厂过程水进行监控,确定三级化验制度,在班组级、水厂级、公司级普及开展嗅觉层次分析法的培训,可提高水厂工作人员对嗅味的预警能力。
2.水源
对水源水库中的产嗅藻进行原位控制,是有效减少嗅味问题的重要方法。
水库中,表层一般为水华藻,产嗅藻在中下层,产嗅藻的生长和水温、光照有相关系,当提升水库水位、适当提升浊度时,产嗅藻将不适宜生长;
增加水库的水动力,加大引水排水流量,提升水库中的浊度,也可抑制产嗅藻的生长。
3.装置
装配式一体化设备水厂适用于区块受限、占地紧凑的水厂改造,可将装配式一体化设备水厂叠加于原有构筑物(如清水池)之上。对于含藻类、腐殖酸较多的原水条件,常规工艺难以保证优质供水需求,反应沉淀区漂浮絮体较多,斜板面及内部有较多絮体及藻类组织堆积,滤池冲洗周期短,冲洗频繁,反应沉淀区排泥污泥较少。装配式一体化设备水厂在通过气浮工艺的改造,可达到较好的改善效果。
4.团队
饮用水的嗅味物质控制涉及从源头到龙头,从工程到管理的全流程全方位,设计完整的处置流程。
因嗅味的控制是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甚至跨部门的系统工程,且在嗅味控制的实践过程中存在众多仍在探讨交流的难点问题,因此成立沟通机制,聚集一批稳定的团队专家成员,定期开展国内外交流和国内实践指导,具有必要性。
相关产品推荐
相关推荐
-
水质尿素检测方法原理(水质尿素测定步骤)
尿素是游泳场所水质指标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的含量是池水新旧程度的灵敏指示。泳池中尿素主要来源于汗液,部分来源于尿液和化妆品,随着池水使用时间的增加,尿素浓度会逐渐升高。因此,如果尿素超标,就表明游泳池池水过旧。目前,行业内常用的尿素现场检测方法主要两种,即二乙酰一肟比色法和二氯异氰尿酸钠-麝香草酚比色法。...
-
水质余氯检测方法有哪些(水质余氯检测标准是多少)
水质余氯检测方法:余氯的作用是保证持续,也可防止水受到再污染。但如果余氯量超标,可能会加重水中酚和其它有机物产生的味和臭,还有可能生成lv仿等有"三致"作用的有机氯代物。测定水中余氯含量和存在状态,对做好饮水工作和保证水卫生学为重要。水质余氯检测方法有哪些(水质余氯检测标准是多少)水质余氯检测...
-
饮用水氰化物检测限值(分光光度法测定氰化物的原理与步骤)
氰化物(cyanide)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氰基团(CN—)的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毒性,其按结构和性质分为无机氰化合物(统称为氰类)和有机氰化物(统称为腈类)两大类。鉴于氰化物危害性,一直以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都将水质氰化物作为常规必检卫生指标,规定1升水中氰化物含量不得超过0.05毫克。...
-
水质蓝绿藻监测方式介绍(水体蓝绿藻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蓝绿藻又称蓝藻,由于蓝色的有色体数量最多,所以宏观上现蓝绿色。它是所有藻类生物中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在地球上已存在 33 亿年,是地球上出现最早、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光合自养生物。蓝绿藻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主要在淡水中生长,成为淡水中重要的浮游植物,其细胞直径多在4-6.5μm。在温暖的季节,蓝绿藻会在湖区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蓝藻水华”,在富营养化问题严重的湖泊蓝绿藻问题尤其明显。...
-
水质余氯检测仪原理(水质余氯检测仪测定标准)
什么是余氯呢?水中余氯指的是总余氯和游离性余氯,其中游离余氯是生活用水卫生标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消毒剂指标,也是各水厂日常必需检测项目之一。余氯检测仪就是一款可以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游泳池、自来水水质余氯检测的仪器。...
-
水质检测中的校准曲线是什么(校准曲线相关参数的定义)
校准曲线是指描述待测物质浓度或量与相应的测量仪器响应量或其它指示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曲线。校准曲线包括标准曲线和工作曲线,标准曲线是指取不同含量标准溶液,直接加入试剂,显色后进行测定,得出浓度值与信号值的线性关系;工作曲线是指取不同量标准溶液,经过与样品分析相同的前处理步骤(如蒸馏、消解、水浴、萃取、振荡等),由此得出浓度值与信号值之间的线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