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技术资料 > 水中细菌检测仪工作原理(水中细菌检测仪使用方法)

水中细菌检测仪工作原理(水中细菌检测仪使用方法)

作者:环美仪器    更新时间:2025-07-19

水中细菌检测仪是一种用于检测水体中细菌含量和种类的设备,对于保障水质安全、预防疾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水中细菌检测仪的种类繁多,根据检测原理、检测项目和应用场景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有基于酶底物法的大肠杆菌分析仪,用于检测水体中的大肠杆菌含量;有基于荧光法的ATP快速检测仪,用于快速检测水体中的微生物总量;还有综合毒性检测仪,用于检测水体中的生物毒性等。此外,还有便携式、在线式等多种不同形式的水中细菌检测仪,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微信截图_20240902132102_副本.png

水中细菌检测仪工作原理

水中细菌检测仪的工作原理主要依赖于生物化学过程中的荧光信号生成。具体来说,ATP(三磷酸腺苷)作为生命体系的基本能量载体,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其浓度与生物负荷,特别是微生物数量紧密相关。在检测过程中,通常会利用一种特殊的ATP采集拭子,该拭子中含有能够破壁释放细胞内ATP的试剂成分。一旦接触到水样中的微生物,拭子内的试剂就能有效地破坏微生物细胞膜,释放出胞内的ATP。接下来,这些释放出的ATP与拭子内预置的特异性荧光素酶发生特定化学反应,这个反应会伴随着光的发射,且所发出荧光的强度与ATP的浓度直接相关。因此,通过对荧光强度的精确测量,就可以间接评估水质样品中微生物或其他生物残留的总量。

水中细菌检测仪使用方法

以细菌总量快速检测仪为例,其使用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从冰箱中取出拭子,放置一段时间,待恢复至室温后使用。

使用特定的采集器吸取待测水样至刻度线。

将采集器中的水样转移至拭子内,并使其与拭子内的试剂充分接触。

通过特定的操作使拭子内的试剂与水样中的微生物发生反应,释放出ATP。

将拭子插入检测仪中,检测仪会测量荧光强度并给出检测结果。

水中细菌检测仪应用场景

水中细菌检测仪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工业废水、医疗废水、游泳池水等多种水体的检测中。通过定期检测水体中的细菌含量和种类,可以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障水质安全。

水中细菌检测仪注意事项

在使用水中细菌检测仪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检测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正确操作。

在取样和检测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交叉污染。

定期对检测仪进行维护和校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水中细菌检测仪是一种重要的水质检测工具,其工作原理基于生物化学过程中的荧光信号生成,具有多种类型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操作规范和安全卫生要求。

 微信截图_20240820154619.png


相关产品推荐

相关推荐

山东环美分析仪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