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总氮超标应该怎么办(水质总氮控制方案分析)
在水处理中低C /N比的水质,出水总氮不达标的问题在于小城镇的市政管网不完善,或者说进水被雨水稀释过,导致进水负荷较低,也是很多人经常会遇到的一种情况。在这种水质下,往往会出现污泥老化现象,出水的总氮指标也不合格。这个时候如果采取延长污泥龄的措施来控制氨氮,就会导致异养菌进一步减少,从而加剧硝化菌的流失。那么遇到这种低C /N比的水质,一般经验丰富的高手是怎样去控制总氮指标的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总氮调控的几个关键参数:
1.缺氧区停留时间;
2.污泥龄;
3.内、外回流比;
4.碳源的选择和投加;
这里重点说一说内回流比和碳源投加。内回流如果过低,硝态氮不能回流到缺氧区,反硝化反应就没办法正常进行,这个时候缺氧区的外加碳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就会进到好氧区,被好氧区的异养菌所消耗,这样就白白浪费了碳源,还消耗了溶解氧。内回流如果过高,就会把好氧区的溶解氧带到缺氧区,破坏了反硝化所需要的缺氧条件。在进水碳源不足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碳源进行投加,并且为了节省成本,需要想办法尽可能降低碳源投加量。
接下来看一下水质总氮控制方案:
1.计算脱氮效率,以出水总氮12mg/L计算,则脱氮效率是60%;
2.计算内回流比,按100%外回流比计算,得出内回流比为50%;考虑到内回流泵开启时,最低也达到了120%的回流比,远远大于50%,可想而知,大量的溶解氧就会被带回到缺氧池,所以不考虑开启回流泵。
3.DO的控制。在低负荷的情况下,DO并没有很好的控制方案。
4.碳源投加。对于低负荷废水,优先选用产泥量大的碳源,综合考虑成本后,选择液体葡萄糖作为碳源。
5.按照理论来讲,碳源一般会投加在缺氧区,但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我更建议把碳源投加在厌氧区,这样在消耗完回流带来的溶解氧后,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硝化。
对于总氮调控的逻辑,大原则是要让缺氧区保持良好的条件,控制好缺氧区出水的总氮浓度,就相当于是控制了出水的总氮浓度。而控制缺氧区出水的总氮浓度,实际上就是控制缺氧区的硝态氮浓度、DO浓度以及投加合适的碳源。
相关产品推荐
相关推荐
-
为什么需要关注水质浊度(水质浊度的标准)
浊度(Turbidity)的本质是水体对光线的散射 / 吸收能力,源于水中不溶于水的固体颗粒(粒径通常在 0.001-10μm,肉眼难以直接观察)。它并非直接测量颗粒浓度,而是通过颗粒对光的干扰程度间接表征悬浮物质的多少,单位通常为NTU( nephelometric turbidity unit,浊度单位) 或 FTU(formazin turbidity unit,福尔马肼浊度单位),两者在常规检测中数值等效。...
-
水质硫化物的主要测定方法(水质硫化物检测样品制备与测定)
硫化物是一项危害严重的水环境污染源,不仅会损害水生物体质,当其被水中的微生物氧化成硫酸,便会酸化、破坏水质,还会腐蚀金属,造成更大范围的污染事故。硫化物在自然条件下易转化成硫化氢并从水中逸散,对人体也有危害。因此,准确测定水质中硫化物含量对环境污染调查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余氯过高会有哪些危害(水质检测为什么要测余氯)
目前,含氯消毒剂的广泛使用可能导致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水余氯量存在过高风险。而污水中过高的余氯量,会影响污水处理厂生化处理单元的正常运行。同时余氯过高还可能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和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对生态环境和饮用水水源造成影响,引发疫情次生灾害!...
-
游泳馆水质检测标准(游泳馆刺激性气味有毒吗)
这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很多人刚进到泳池的时候就会闻到场所内有很重的氯水味道,有时候游泳的时候也会闻到相应的味道。特别是有些人闻到氯气味道后,眼部、口腔黏膜、鼻部不太舒服,实际上氯气来源就是水中的游离性的余氯,就是我们一直所说的氯制消毒剂,它是产生氯气味道的主要来源。氯气在水中进行反应之后,除了消毒...
-
水质重金属检测方法介绍(水质重金属检测方法优缺点对比)
近年来,水体受到重金属的污染愈发严重,准确检测水环境中的重金属是环境污染治理的前提条件。那水质重金属检测方法有哪些呢?有什么优缺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
水质总磷测定仪详细操作流程(水质总磷测定仪工作原理)
水质总磷测定仪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专用于测定水样中总磷浓度,经大量实验证明,此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灵敏度高,而且仪器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适合在野外和现场使用。水质总磷测定仪已在各地环保局,工厂废污水排放检测,水产养殖,湖泊海湾检测,河道整治、实验室科研检测领域等广泛应用。本篇具体介绍一下水质总磷测定仪的详细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