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浊度仪使用方法(浊度水质检测仪的校准方法)
对于水质检测仪器来说日常要多进行校准,这样才能在使用时保证其良好的性能,但不同的水质检测设备在校准时所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也不一样,例如在家校准ph和浊度所用的标准就不一样,而且所用的水质校准溶液也不同,因此大家在日常中药多注意。今天我们为总结可一些浊度水质检测仪的校准提示,希望可以帮得到大家。
水质浊度仪使用方法(浊度水质检测仪的校准方法)
1、为了进行适当的校准,您必须使用根据之前所讲水质处理方法中的详细信息准备的标准。当然也可使用其他的校准方法,但要注意有些方法可能会导致校准错误和不正确的现场读数。
2、对所有校准点使用相同类型的标准是很重要的(即在多点校准中不要将formazin和AMCO-AEPA标准混合使用)。
3、一般水质检测仪的浊度传感器可通过使用以下限制使用最多三个校准点进行校准:
第一个校准点:0-1 FNU(NTU)(参见下面的防止负浊度读数)。
第二个校准点:5-200 FNU(NTU)
第3校准点:400-4200 FNU(NTU)
4、DI水可用于第一个校准点(参见下面的防止负浊度读数)
5、校准时必须使用ProDSS校准杯和传感器护罩(并正确安装!)。进行任何测量时,必须安装传感器护罩。
6、传感器护罩的金属底部涂成黑色。确保内表面(即面向传感器尖端的表面)没有明显划痕。该表面需要是黑色的,以消除任何杂散光反射。还要确保传感器防护罩和校准杯没有任何反射材料。
7、将标准液慢慢倒入校准容器的侧面,这样就不会给样品充气。这将减少气泡被困在传感器表面上的可能性。
8、当杯子以45度角倾斜时,将浊度传感器慢慢放入校准杯中,因为这有助于防止气泡被传感器表面捕获。
9、等待浊度测量在每个标准中稳定,然后按Enter接受每个校准点。
10、用校准点之间的少量下一个标准液冲洗传感器和校准杯。
11、如果要在接受1或2点后完成校准,请选择完成校准。否则,在接受3点校准中的第三个点后,将自动完成校准。
12、如果您收到一条警告消息,指出校准有问题,请不要继续校准。相反选择“否”并调查导致可疑结果的原因。如果您接受可疑的校准,您的浊度读数将是错误的。此错误消息的典型原因包括水质浊度传感器过脏或标准解决方案不良。
相关产品推荐
相关推荐
-
红外测油仪使用方法(红外测油仪操作注意事项)
红外测油仪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红外光谱技术,它通过将待测液体样品放置在仪器的样品室中,然后通过红外光源照射样品,样品中的油分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而其他成分则会反射或透过红外光,仪器会测量样品中吸收的红外光强度,并根据事先建立的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的油含量。...
-
水质氨氮检测如何减小误差(水质氨氮的检测方法介绍)
水体中的氮元素由于是造成富营养化的元凶,往往是水污染控制行业的科研和工程技术的关注重点,其重要性甚至不亚于有机污染物,而这其中氨氮总氮是主要的水质检测项目。其中总氮是指可溶性及悬浮颗粒中的含氮量,通常测定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无机铵盐、溶解态氨几大部分有机含氮化合物中氮的总和;氨氮是指游离氨(或称非离子氨,NH3)或离子氨(NH4+)形态存在的氨。...
-
高锰酸盐指数的检测方法(高锰酸盐指数和COD的关系)
COD是在强酸性介质和加热条件下,用氧化剂消解氧化水样,测定所消耗氧化剂的量。它的检测常用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我们通常称为铬法(COD)和锰法(CODMn),高锰酸盐指数指的就是锰法检测值。它们的氧化效率是不同的,COD氧化效率在90%左右,主要用来测量高浓度的COD,检测适用的是污染严重的废水。高锰酸盐指数氧化效率在50%左右,主要用来测量低浓度的COD,检测适用的是较干净的水,如地表水、饮用水和生活污水,可应用于环保局、自来水厂和疾控中心。今天我们主要来了解以下高锰酸盐指数的检测方法。...
-
污水处理厂去除悬浮物的方法(悬浮物超标的危害)
悬浮物是水中最常见的污染物,也是一项重要的水质指标。0.45微米孔径的滤膜能阻留水中的悬浮物和大部分细菌,所以通常把通过0.45微米孔径过滤器的部分定义为“溶解的”和“可溶的”,而被阻留的部分则称为悬浮物。悬浮物的多少用单位体积的水中所含悬浮物的质量表示,即质量浓度,单位一般为毫克/升(mg/L)。...
-
悬浮物对水质的影响(水质悬浮物治理与应对措施)
悬浮物对水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物理、化学到生态层面均具有显著作用。以下从不同角度详细分析悬浮物对水质的影响:...
-
污水在线浊度仪如何清洗(在线浊度仪的维护保养)
在线浊度仪在持续使用后本体内部可能聚积沉淀物,读数中的噪声(波动)会指示必须清洗浊度仪本体及气泡捕集器,可能需要拆下浊度仪仪表的气泡捕集器及底板使清洗更容易进行。在每次进行校正之前进行浊度仪排液和清洗。确定一个定期实施的日程表或者根据目检决定是否进行清洗。在线浊度仪具体该怎么清洗呢?日常又该如何维护保养呢?...